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银发典型

韩顺先:阳光老人

  • 发布日期: 2019-09-24
  • 来源:
  • 访问量:32
        坐在92岁的老干部韩顺先面前,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就是“阳光”。
       明朗灿烂的笑容、健康硬朗的身体、开明积极的心态、自信自强的精神……不禁让人心生敬佩。
       说起战争,韩老滔滔不绝。淮海战役中,韩老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在南线作战,解放盐城、淮阴、泗阳,向宿县进攻,切断敌人南撤通道。蒋介石知道我军在河南永城地区作战,指挥刘汝明、黄维等5个兵团向永城靠拢。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三纵队阻击刘汝明兵团,不让他们汇合。从早上打到晚上8点多,把敌人打退回去。可刚休息了十分钟,又接到天亮赶到永城的命令。他们轻装夜行100多公里,天亮时到达永城,并与敌人交火。
       “敌人坦克在前,步兵在后。当时没有打坦克的武器,上级命令专打步兵,把敌人阻止在永城王庄一带。坦克看步兵上不来,只好退回去。战斗一停下来,我们就挖沟筑工事,半天加一夜的时间挖了很深的沟,坦克开进沟里就出不来了。”说到这里,韩老笑了起来,随即又神情悲伤:“我们两天两夜没吃没喝,打退敌人多次进攻,伤亡惨重啊!”
       “两天两夜没吃没喝,还有劲打仗吗?”我觉着不可思议。
       我的疑问让韩老激动了:“也不觉得饿,敌人攻时就打,不攻就挖工事,感觉浑身是劲。”
       韩老接着讲:“我们第二纵五师十三团,在葛庄阻击阵地坚守了二三十天,下雨下雪也蹲在战壕里。沟底挖个洞,白天除站岗就蹲在洞里睡,,夜间怕敌人攻击趴在战壕准备打仗。二三十天没换衣服没洗澡,有灰有土、有水有汗、有血有泪,最后衣服脱下来,全是虱子……”韩老声音哽咽,脸色异常凝重。
无限的敬畏从我的心底涌起。新社会新生活,我们生在福中、长在蜜里,早已习以为常,不知不觉中似乎已淡忘,这甜蜜生活从何而来?面对舍生忘死的老英雄,我深深汗颜,羞愧无比。
       陪我一同前来的丈夫,毕恭毕敬地给韩老加了点茶水:“您老参加过抗美援朝吗?”
       “当然,抗美援朝从1950年10月打到1953年7月。”韩老脱口而出。
       那时,韩顺先是侦察班班长,中线伏击战开始前,他们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找到敌人的炮兵阵地。
       “在敌人的阵地里找到炮兵阵地,谈何容易。敌人在各个山头都设有岗哨,正面山脚下有电网、电铃,外围是几十米雷区,山头有探照灯;西面是200米开阔地,也有铁丝网和雷区;东面是两山结合部,有一条水沟,没有冰冻,水沟上有电网,但这儿是探照灯死角,哨兵也不易发现,只要从水沟里爬过去,就能完成任务。”
       韩顺先选了两个机智勇敢的侦察兵,规划好线路,备好用品,小心翼翼顺着水沟爬。探照灯照过来时不动,过去后接着爬。爬到铁丝网前,怕碰到电铃,把棉衣脱了,衣服、物品先扔过去,人再慢慢爬过去,前后花了一个多小时。韩顺先三人手脚冻得失去了知觉,但依然坚持爬起来,向敌人后方摸去。
丈夫笑了:“像电视剧一样。”
       “电视剧源于生活。”韩老也笑了。他继续道:“我们走了大约七八里路碰到一个柴棚,我们躲进去换衣服,喝几口酒取暖,等天亮再找敌人阵地。天亮后我们先向东找,大约走200米望见有电线。”
       “沿着电线就能找到敌人阵地啦!”丈夫有些兴奋。
       “对,但不能靠近电线,会被查线的士兵发现。我们顺电线走了三四里路,发现一个帐篷,应该就是指挥所了。绕到帐篷背后,用望远镜仔细观察,把大炮位置在图纸上一一标注下来。战斗开始后,敌人的12门重炮全部被摧毁。”
我也振奋了,仿佛看见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看见勇往直前的战士、看见年轻的韩老佩戴着奖章……
        聊了近3个小时,老人毫无疲惫的样子,我却有些累了,站起身活动了下腿脚。
       橱柜里一个漂亮的奖杯引起我注意,捧起来仔细端详——“江苏省老区开发建设先进工作者”。韩老很谦逊:“那是2004年,退休后回到家乡,正赶上家乡修路筑桥,村里没钱没物,老百姓筹款更不易。我便帮着跑跑腿,出点力,流点汗,这都是应该的。感谢政府,还发给我一个奖杯。”
       韩老宽广、淡泊的性格和一心为民的精神,又一次让我肃然起敬。他接着说:“主要是我出院不久,身体虚弱,孩子们不让我跑。”
       “出院?您老怎么了?”我和丈夫异口同声。
       “哈哈。别看我现在身体这么好,20年前医生就判我死刑了,说最多活两个月。当时孩子们都瞒着我,直到1年后我还活着,大闺女偷偷告诉了我,我听了哈哈大笑。这辈子打了多少仗,多少次死里逃生,自己都记不清了。能穿过枪林弹雨活着回家,已经满足了,还会怕死吗!你看我现在还不是好好的。”爽朗的笑声感染人心。
       是啊!努力的人生不后悔,健康的晚年不寂寞。92岁的老人,不咳不喘,不聋不花,不急不躁。每天梳头800下、搓耳200下、揉眼200下,还骑着电动自行车带着89岁的老伴到处跑,真是一位阳光老人。
       陪我前来拜访韩老,丈夫起初是不愿意的,可归家的路上却感慨万千:“余生,我们要向韩老学习,让生命充满阳光!”( 赵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