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研究

【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俺家门前那条路

  • 发布日期: 2020-08-06
  • 来源:
  • 访问量:32

俺家门前那条路

宿豫区退休干部  刘顶赛

   

说起这个话题,我有着切身经历和体会。

我的老家在宿豫顺河乡。以前,除了衣食艰难,最愁的就是路难行。那时,老家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下了大雨,更不知路在何方。雨停了,水退了,人们只好光着脚探行在垒起的田埂上走,稍有不慎,便会滑倒在沟里。想起那时候,人们用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路途的远近。比如,从老家到县城只有十多里路,在当时的时间概念上却被拉长到前一天的晚上。听说明早要赶宿迁看物资交流大会,不仅玩伴们喜得像和尚的木鱼——合不拢嘴,就连表叔、二大爷也都提前准备忙活起来。第二天一大早,乡亲们有的搀大的,有的抱小的,还有的扶老的,驮幼的,高一脚低一脚地往县城赶。所走的路不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就是坑坑洼洼渠堤沟旁。好不容易步行到了运河边,还要排长队、等渡船。那时,来回一趟几乎将整整一天的时间用在赶宿迁上,这样遥远的距离感,至今记忆犹新。当时人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能有一条通往老家宽广平坦的大路。

离开老家进城后,不时有亲戚来我家做客,谈得最多的还是老家门前那条路。浅斟低酌之间,更多的是叹息、着急,当我讲起一段连自己都苦笑不得的往事时,他们也都有同感。

那是1970年的一个夏天的中午,我从部队探亲回家期间,一位老同学骑着自行车带我赶往河东拜望一位老师,那时运河上还没有桥,要过河只有靠摆渡。俗话说:摆渡一里需半天。运河两岸渡口排队的过客,可以说是长蛇如阵,慢似龟行。过河后,通往老家的小路弯弯曲曲像水蛇似的躺在渠堤上,破旧的自行车在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路面上呯咚呯咚蹦跳着。我为躲避迎面走来的老人,车的龙头一晃,只听咕咚一声,老人无事,咱俩却栽进了路旁的水渠内。同学的前胸竟被车把划出一道血痕,成了“1号首长他转过脸来一看,笑我在亲吻大地,成了一位啃泥弟。为了不让老师看到我们一对落汤鸡的狼狈相,咱俩只好脱下外衣,坐在水渠边,等衣服晒干后,扛着自行车走到老师家。

嗨,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农村黄泥路上两条车辙,就像两条小沟,弯弯曲曲,骑车时让人感到心慌力怯。难怪乡亲们把它编成顺口溜:雨天路上无人行,地上烂泥固车轮。晴天来时人骑车,雨后返回车骑人。晴天路上车辙深,骑车就像跳大神。一摇三晃似醉汉,腿疼腰酸累死人。那时的乡村淤泥土路可以说是雨天乱糟糟,晴天像把刀”“人人见路就发愁,拉袋化肥累死牛。一位在南京当兵的战友说:从前,不要讲农村道路崎岖不平,就连城里也没有一条平坦大道,每次探亲回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汽车一跳,宿迁准到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特别是近年来,人们带着从未有过的激情与活力寻找脱贫致富的新路,那就是要想富先修路。老家也和全国各地一样,由于惠农政策落实,发生可喜的变化。过去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养猪为过年,养牛为耕田,养鸡养鸭换油盐,现在是种田不收钱,粮补到田园。多种经营齐发展,结构调整巧赚钱。当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后,感到最紧迫的就是要修好路、修大路。

回想建市之初,我市道路虽然有所改观和提高,但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四低一差现象,即公路覆盖密度低、公路干线比重低、路网结构水平低、公路技术等级低。一差就是路面破损严重,路况质量差。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顺民意、合民情、悦民心的发展战略。各级交通部门始终坚持发展交通服务百姓的理念,立足自身实际,逐步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加快农村交通运输发展,为广大农民奔小康提供道路硬件保障,让四好农村路打开幸福门。公路建设者们发扬了铺路石的精神,为了乡镇公路的畅通,他们脚踏实地,立足本职昼夜奋战,使农村公路得到保质保量的快速发展,路网状况得到了显著提高。

进入21世纪,河东老家的变化让我几乎认不出来了。城乡间的砂石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村里全都铺成可以会车的水泥路。宿豫城区道路已形成了九纵十三横的路网格局。不仅纵横交错的道路方便了人们出行,另外还构建了与京沪高速、宿新高速、新杨高速等多条境外道路相接的便捷通道,内外交通实现了快速循环。特别在宿迁地级市成立后,京杭大运河市区段在一号桥的基础上,又先后架起了9座运河大桥。我市城区范围内呈现十龙卧波的壮丽景象。运河两岸连成一片,真可谓是七夕之夜搭鹊桥——天堑变通途

看,公共交通打通了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这个一度被深深打上城市烙印的出行方式原先农村百姓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现在,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的四好农村路通到了俺的老家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农村群众出行,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开了幸福之门。过去从老家到市里的半天路程,现在坐车只要十多分钟。

昔日蔽塞落后的穷乡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站在老家门前的大道上,看着那一张张行人脸上幸福的微笑,一辆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公交车、摩托车、私家小气车,再看看,一条条标准路段,像一条条金色的彩带镶嵌在广袤的田野中和遥远的地平线绵延相连,构成一幅和美、恬静、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画面。我不由思绪万千:改革开放后,我们老家变化真大。就拿道路来说,真可谓是忆往昔,村前羊场小道行路难,看今朝,门旁宽敞大道换新颜泥泞二字成为历史,偏僻两字被撂得很远。这十多年来的巨大变化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变迁。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拉近了地域的距离,缩短了行程时间,而且拓宽了经济发展的前景,打通了人们致富之路。如今,道路宽了,心气顺了,日子越来越好了,在家乡路铺就的五线谱上,奏响了《越来越好》的幸福乐章。

过去出行靠走,如今出门坐车这是我市农村群众近年来最直观的的感受。如今,人在车上、车在路上、路在景中,一幅美丽和谐的画面,已成为宿迁农村随处可见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家乡的路不仅是承载过去、承载历史的记忆之路,更是一条通往富裕文明、通向美好明天的金光大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