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 梦
——记沭阳县马厂镇贫困户秦东成脱贫故事
沭阳县马厂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 刘同富
五月的天,阳光明媚和谐,不经意地透过薄薄云层,化作缕缕金光,洒遍大地,留下了款款深情。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当年被定为贫困之列的农民朋友生活过得怎么样呢,他们脱贫了没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于近日来到了沭阳县马厂镇实地采访,在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韩会兵同志的指引下,来到了位于金灯村的“马厂镇义秋蔬菜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秦东成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个子虽然不高,瘦瘦的,给人一种精干睿智的印象。在走进农场基地时,我们早就望见小伙子在棚地里辛勤地忙碌着,见有人到来,秦东成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热情而客气地招待我们茶水、瓜果。在地头的休息室,向我们讲述了他创办家庭农场,脱贫致富的故事。
一、
家境贫寒,辍学打工
“致富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掘井人。我创办家庭农场,脱贫致富,多亏省委扶贫工作队和市、县相关部门及马厂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给我技术、智力和资金等方面的全方位扶持,才使我翻身脱贫,圆了致富梦。”秦东成讲述着他的创业经过。
秦东成所在的金灯村远离集镇,地域偏僻,交通闭塞。他和村里的其他农户一样,承包集体几亩责任田,除此没有经济来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因父亲患有冠心病,母亲患有精神病而成为村子里的贫困户。1997年夏天,因家庭经济状况,秦东成无法完成学业,初中未读完就辍学在家,帮助父亲耕种责任田。但尽管他们父子俩不分昼夜,顶着烈日,冒着严寒拼命地劳动着,也没有摆脱贫困,而且还因父母的病患而债台高筑。为增添家庭经济收入,年仅16岁的他就只身南下常州打工。在打工时,为增加自己的文化知识,他一有空就到新华书店或图书馆里去看书学习。由于他头脑聪明,工作勤快,深得老板的赏识。在积累了一些资金时,他在2000年初娶妻生子。有了孩子后,家庭的开支大了,他便把父母也带到常州一起生活。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想靠打工挣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原本有精神病的母亲病情加重,在2008年从常州街头走失,秦东成当即放弃工作,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开始到处寻母。“妈妈,您在哪里?”“妈妈,您回来吧。”几年来,秦东成边打工边寻找母亲,他的脚步跑遍整个常州城,张贴寻人启示,利用广播电视,发动亲友帮助寻母。自己几乎把常州城翻了一遍,但母亲缺却像人间蒸发一样,从此杳无音讯。带着失母的悲痛,秦东成难过地回到家乡,带着多病的父亲和跟自己患难与共的爱人及年幼的一双儿女,仍然靠承包几亩责任田而生活。
二、
不甘贫困,艰苦创业
2012年春天,不甘向命运低头的秦东成开始了生猪养殖。他求亲戚,托朋友,倾注家中所有积蓄,通过银行贷款10万元,共投资30万元。在自家的一块空地上建起了400多平方米的猪舍,添置了养猪设备,利用在打工空闲时学到的养殖技术,自配饲料,从苗猪购进时,他就把整个心思扑在养猪事业上,从猪仔的饲喂管理到猪病防疫,都能做到认真精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他养猪就有了微利回报,亦积累了有一定的养猪技术和经验。2013年他又扩大养殖规模,生猪由原来的58头,增加到200多头。然而,好景不长,正在他踌躇满志,信息百倍,欲在养猪事业上大干一场的时候,全球爆发生猪疫情,秦东成的养猪场也难以幸免,看到一头头滚肥膘圆的猪仔渐渐死去时,他心痛不已,含泪处理掉养猪场,这一次让他损失了近20万元。然而生性倔强的秦东成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停下脚步。2014年他又投资28万元,在离家不远的古塘河岸的树林里办起了生态鹅养殖场,发展林下经济,一次性购进苗鹅6000只,搭起了简易鹅棚,他整日里风餐露宿,吃住在鹅棚里,常常是汗水雨水泥水湿满身,从不嫌脏累和叫苦而是乐在其中。林下养鹅成本低,鹅又生病少,加之秦东成精心科学的饲喂管理和防疫,养鹅很成功。但是风大偏遇顶风船,2014年,受263环境污染大整治的气候影响,各地对涉及有污水粪便的养殖场进行整改,秦东成的鹅场因不合格而拆除。晚上,他躺在将要拆迁的鹅棚里,透过塑料薄膜,仰望星空,感触叹息到,脱贫的路在何方!无奈之下,他又将成鹅低价出售,这次养鹅又亏了十几万元。
三、扶贫助力,致富圆梦
生活的贫困,创业的艰辛,磨炼了这位庄稼汉子创业胆识,他坚持做到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养殖业的路子走不通,就走种植业,他相信黄土地上也能抱出“金娃娃”。2016年马厂镇党委政府大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规模地开展土地流转,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加之党中央再次加大脱贫攻坚的力度,扶贫工作组的出现,在他脱贫的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秦东成要拥抱住这个创业的春天。2016年,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100多亩,种植大棚蔬菜、瓜果和粮食作物。此时,省委扶贫工作队队员李柏得知秦东成家的贫困状况和他的创业经历,便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们根据秦东成的创业需求,精准施策,采取扶志、扶智、扶技、扶资四管齐下的扶贫方式,使他创业致富增添了力量和信心。2017、2018、2019年,三年内他逐渐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共流转土地210多亩。建造蔬菜大棚30座,发展瓜菜种植。为了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率,引进种植80亩小米椒和占瓜、香瓜等品种。同时,他还培育种植了100多亩优质绿色糯米,自行购买了糯米加工设备进行了包装销售。由于他肯学习,能吃苦,善经营,会管理,糯米产量达700斤以上,以市场价每斤5元出售,亩均收入3500元;小米椒亩产达6000余斤,以每斤1.5元保底价出售,亩产达9000元,加之大棚瓜菜收入,年创产达120多万元,除去种植成本和工人工资,年收入可达50多万元。
四、感恩社会,乐做善事
“我成功创办家庭农场,并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多亏有党的好政策,有省委扶贫工作队以及市、县、镇相关部门的扶持帮助。当我资金不足时,他们给我贷款,当我在创业的各个环节需要装备时,他们都会立即给我提供帮助。比如,在我创办“马厂镇义秋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时,是镇农技中心主任韩会兵全程帮办;为保证我的产品质量,县农业部门就为我提供有机肥32吨,省农委不但支持我建造了发酵池,还奖补我一台污粪浇灌车。在申报“秦马棚”牌糯米商标时,也是省委驻沭阳扶贫工作队帮助成功注册。目前,“秦马棚”牌糯米已通过精包装打入市场。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县农产品质量检测部门为我配备了农药残留检测仪一套。现在我农场生产的产品除了在连云港、淮安、无锡、苏州等各大市场销售外,我还采取网店、抖音带货直播直销,并常年与山东荷泽签订了小米椒销售合同,产品供不应求。”说起扶贫办实事,秦东成如数家珍。
秦东成虽是一个质朴的农民,但他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能做到不忘乡亲,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帮助身边的贫困户脱贫。他除了安排王友芳、史玉凤、张秀兰、赵加友等贫困户在自己的农场内打工外,还扶持另外10多家贫困户种植小米椒,并无偿地供应籽种,给予技术指导,仅2019年一年时间,他通过“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小米椒320多亩。目前有20户,400余亩土地加入到“公司+农户”的模式中来。
在带领贫困户脱贫的同时,秦东成不忘为社会做善事。在2018年投资2000多元为村里修建灌溉渠4条。春节时还安排爱人钟祝青带着女儿和儿子去看望五保老人并送上慰问品。今年全国爆发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要求到村里设的卡口去值班,同时还向马厂镇疫情防控指挥部一次性捐赠糯米500斤,冰红茶50箱,蔬菜500斤,另外还向敬老院捐赠大米500斤,蔬菜500斤,并经常向各个防控站点无偿供应蔬菜,总计达2万斤以上。
秦东成感恩社会的善举深得当地广大干群的交口赞誉。2017至2018年获得马厂镇党委政府“先进个人奖”,2019年获得沭阳县“县级家庭农场”称号,同年获得县“青年农民创业之星”和“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等奖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