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习研究

【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从“厕所革命”看宿迁脱贫攻坚奔小康新成就

  • 发布日期: 2020-08-06
  • 来源:
  • 访问量:32

厕所革命看宿迁脱贫攻坚奔小康新成就

宿豫区退休干部张爱全

每年的1119日被定为世界厕所日,推进厕所革命也成为发展中国家衡量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把改善厕所卫生面貌作为推进人民健康与环境状况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国攻坚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举措。

我自小生长在卓圩农村,刚记事时就听大人们说有事到茅房去茅房就是民间的厕所一般采用玉米、高粱秸秆或芦柴夹成一个围子,中间挖一个土坑或放个旧盆罐盛粪便,这就是农村普遍性的厕所。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中,大部分土地颗粒无收,庄稼秸秆没有了,很多人家连茅房也搭不起,妇女们只好躲在屋内的尿盆里方便,男人们随地都可以大小便,人们的居住环境很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农村土地改革的号角,国家也推动改水、改厕和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爱国卫生运动,拉开了厕所革命的序幕,着重从卫生防病角度入手,以改变公共厕所数量少、环境差的现状为目的,开展普及卫生教育。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逐渐好转,有些农户开始用建房剩余的砖头和瓦片砌厕所局部卫生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由于人畜粪便裸露,狗吃鸡刨鸭踩,肠炎、痢疾、疟疾等各种疾病经常发生,对群众健康危害很大。

1976年我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农村居住与生活,亲眼目睹和体验到农村的卫生环境脏乱差现象尤其是厕所,多数人家仍是用秸秆围的或是土坯垒起来的露天茅房,且不分男女甚是尴尬。就连乡政府、村委会也都是脏兮兮的旱厕,老远就能闻到刺鼻的臊臭味,夏天苍蝇乱飞碰头碰脸,晚间蚊虫叮咬更是难耐,尽管安排专人打扫厕所,也只是每天把粪便运出去避免堆积,根本解决不了脏乱差对环境卫生和人民健康的威胁。进入九十年代,全国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厕所质量,积极完善公厕的配套设施以提升城市形象。原县级宿迁市以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为契机,发动全市人民治理卫生环境,拨专款把厕改作为创卫工作的一项重点工程,先行试点在老南菜市修建一个标准较高的水冲厕所,通过城区实施旱厕水厕工程,然后逐步推广到乡镇和社区,成为创建卫生城市的一个亮点。

2015年初,宿迁市在获批全国卫生城市后,继续攀登新高峰,做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新目标,制定了起航2015、奋斗2016、决胜2017”的远景规划,把脏乱差治理和厕所改造,作为创文的重点工程之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厕所革命,把厕改作为改善城乡居民卫生条件、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举措,从改善人居卫生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着手,聚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组织人力、物力和专项资金投入厕改工程,把厕所革命列入脱贫攻坚重要内容。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创文工作,彻底拆除城区所有旧厕,兴建先进的多功能卫生间。根据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使马路边、公园里、商场超市或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都相继建成了多功能的卫生厕所,美其名曰街坊公舍公共厕所不仅水源充足,而且设施齐全,既有普通坐便器,又有老人或残疾人专用坐便器舍内不但安装挂衣钩、洗手池,而且提供卫生纸、烘干器和擦鞋机等。每个厕所均有专人管理打扫,24小时都保持干净、清洁、无异味、无蚊蝇、无灰尘,人们进入厕所感到非常舒心、清净和愉悦。

厕所革命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深得民心,记载着民生工程的业绩,彰显出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如今走在宿迁的路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公共厕所的指示牌,映现着生态大公园人文和谐的良好氛围在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党和政府致力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聚焦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积极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有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通过农村改厕,推动农民传统卫生习惯的改变,带动农民更新卫生观念,逐渐接受入厕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不良习惯。改厕也成为改善环境、防治疾病的治本之策,通过落实《宿迁文明20条》,着力促进全市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了公共卫生和人民的身心健康。面对飞跃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市上下万众一心,着力提高文明卫生标准,不断完善长效治理机制,有效推进农村户厕有人建、有人管的民心工程常态化,众志成城聚焦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目标,创新发展守初心,不负韶华担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